台灣營建產業在 2025 年正處於關鍵轉折點——面臨更嚴格的房市管制、營建成本上升、勞動力短缺,以及首度上路的碳費。然而,挑戰的另一面,也伴隨著轉型機會,包括公共建設投資、都市更新、綠色與智慧建造,以及台灣扣件產業的全球角色。
本文將剖析影響台灣建築市場的三大挑戰,並探索未來的發展契機。
目錄
台灣營建業素有「火車頭工業」之稱,不僅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,更與民生基礎建設息息相關。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2017年報告,全球營建業約佔全球GDP的13%,並僱用了全球約7%的勞動力。
然而在台灣,營建業的勞動生產力數十年來成長有限,遠落後於製造業 3.6% 的年均成長率及整體經濟 2.8% 的水準,凸顯產業升級的迫切性。
儘管全球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,台灣經濟展現出強勁韌性。根據 台灣經濟研究院 (TIER, 2025 預測) 及其他權威機構,2025 年台灣 GDP 成長率預計落在 2.8% 至 3.15% 之間,且可能呈現「上半年強、下半年弱」的走勢。
同時,主計總處 (DGBAS, 2025) 預測 CPI 將維持在 2% 附近,而央行的穩健利率政策則持續推高資金成本,對建商與購屋者都是壓力。
實際上,上半年在 AI 與半導體需求 的帶動下,出口與投資表現亮眼;但下半年可能受地緣政治緊張、美中貿易摩擦升級等因素影響,成長動能恐趨疲弱。
台灣房市自2024年下半年起開始降溫,預計2025年將呈現「量縮價跌」的格局。根據不動產調查,房價跌幅可能落在7%至15%之間,特別是在過去炒作較為嚴重的區域。
這波降溫潮主要來自於兩大因素:
- 銀行限貸衝擊:受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 (2024–2025) 影響,房貸成數由原先的 7–8 成降至 6 成甚至更低,使購屋者在交屋時面臨數百萬元資金缺口。此外,兆豐、彰銀、一銀、華南等公股銀行審核期長達 2–3 個月,合庫與台企銀需 4–5 個月,部分民營銀行甚至暫停受理。
- 預售屋解約潮:根據 591 實價登錄 (2025 年 5 月報告),今年 1–5 月六都及新竹地區的預售解約量逼近 1,000 件,年增近 60%。下半年恐更趨嚴重,且集中於桃園、台中、台南等推案量大的區域。
2025年碳費正式上路,將直接衝擊高碳排建材如水泥、鋼筋的成本。
- 成本預估:根據不動產統計,建材單價預計上漲12%至13%,具體來說,水泥每噸可能從新台幣3,800元漲至4,300元(漲幅約13.2%),鋼筋每噸從23,000元漲至25,800元(漲幅約12.1%),玻璃每平方公尺從900元漲至1,020元(漲幅約13.3%)。這將使每坪建築成本增加新台幣2萬至4萬元。
- 房價影響:雖然初期碳費(每噸300-500元)對房價的直接影響有限,但「綠色通膨」效應將在2026年後逐步顯現,帶動運輸、能源、裝潢及家具等相關產業的連鎖漲價,預計2025年至2028年房價將因綠色通膨而穩定上漲5%至8%。
根據 主計總處 (DGBAS, 2025),營建業的職缺率長年居高,顯示缺工問題嚴峻。台灣工人平均年齡偏高,許多資深師傅即將退休,卻缺乏新血接班,導致技術斷層。
相比鄰近的 日本與韓國,台灣的缺工更為嚴重,原因在於國內培訓體系薄弱,加上年輕世代對「骯髒、危險、辛苦(3K)」形象的排斥。
雖然政府推動「移工留才久用方案」並增額 1.5 萬名移工,但治標不治本,長期仍須靠 產業升級 解決。
機遇一:公共建設投資
根據行政院報告
- 114年度總預算編列2,644億元,較113年度增加798億元,約增43.2%。
- 加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574億元,合共3,218億元,較113年度相同基礎增加528 億元,約增19.6%。
- 連同營業與非營業特種基金3,265億元,整體規模達6,483億元,較113年度相同基礎增加679億元,約增11.7%。
- 花蓮震後重建預算(逾新台幣200億元)也將帶來額外需求。
機遇二:老屋更新與都市再生
- 根據統計,全台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高達483萬戶。
- 台北市老屋佔比更高達71.65%。
- 政府推動《危老重建條例》,提供最高40%容積獎勵,鼓勵加速都更。
機遇三:綠色永續與智慧化
- 綠建築:綠建材價格已與一般建材無顯著差異,且《建築技術規則》已強制規定公共建築需採用5%以上綠建材。
- 智慧建造:透過BIM、AI與物聯網(IoT)等技術,正被廣泛應用於提升工安、施工進度與管理效率。例如,BIM可實現精準3D建模與施工模擬;AI則可分析大數據,預測設備故障,優化生產流程。
- 模組化建造:透過工廠預製,可縮短30-50%工期,並減少高達90%的建築廢棄物,是未來解決缺工與環保問題的重要方向。
高雄作為台灣螺絲產業的核心聚落,其扣件產業在全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,產業年產值超過 1,600億元,可說是連結世界的背後推手。
- 產業優勢:供應鏈彈性高,並提供「尊榮級服務」,能滿足汽車、航太與高端建築的客製化需求,並在 歐洲、美國、日本 保有強大市佔。
- 智慧與綠色轉型:為因應缺工與碳稅,業者正積極導入智慧製造,透過AI預測設備故障,並採用環保潤滑劑,朝向智慧工廠與綠色工廠邁進。
2025 年,台灣營建與房市將在房市降溫、碳費衝擊與缺工問題中接受考驗;但公共建設、都市更新與高科技廠辦投資,將為市場注入持續動能。
對建商與承包商 而言,唯有擁抱 綠色建築、智慧工法與模組化,才能有效因應成本、人力與永續壓力。對購屋者 而言,房市修正期反而是進場良機,特別是具備 綠建築標章、耐震節能設計 的新建案,更具保值與增值潛力。展望未來,台灣營建產業的藍圖將結合 永續、智慧化與國際化。當產業能在全球減碳浪潮中建立競爭力,同時輸出經驗並深化國際合作,台灣將不僅穩固內需,更能成為 高價值建築解決方案的國際供應者。
在豐鵬,我們持續投資於智慧與環保扣件解決方案,協助產業打造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永續的未來。
- 中華經濟研究院 (CIER, 2017 & 2025)
- 台灣經濟研究院 (TIER, 2025 預測)
- 主計總處 (DGBAS, 2025)
- 經濟部 (MOEA, 2025 經濟展望)
- 中央銀行 (信用管制政策, 2024–2025)
- 591 實價登錄報告 (2025 年 5 月)

Ling Wu, Marketing Analyst
Ling Wu is a marketing analyst at Fong Prean, focusing on market research, trend insights, and content strategy. With a passion for data-driven storytelling, Ling bridges industry knowledge with actionable insights to help businesses thrive.